图片 试论杜牧、李商隐诗序的差异及其原因_龙虎游戏|押龙虎十大技巧口诀|官网下载**

龙虎游戏|押龙虎十大技巧口诀|官网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学 > 古代文学 > >

试论杜牧、李商隐诗序的差异及其原因

来源::未知 | 作者:龙虎游戏|押龙虎十大技巧口诀|官网下载** | 本文已影响

论文关键词:杜牧  李商隐  诗序  诗歌风格差异 
  论文摘要:晚唐时期的诗序接受传奇小说的影响,具有浪漫传奇色彩。杜牧、李商隐虽然创作诗序不多,但是他们现存的三篇诗序却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两位大诗人在处理相同体裁时风格的差异。深层的原因是他们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存在差异。 
  诗序是唐代诗人喜爱的一种文体,据统计.唐人诗序总计有800余篇。诗序作为一种文体,经历了初唐时期的骈文化、盛唐中唐时期的散文化历程,到晚唐时期,虽然骈文复炽,但诗序却接受传奇小说的影响,体制上仍然保持散文化,内容上却一改先前纪实性的特色,追求传奇浪漫的故事,具有典型的小说性质。最多的当然是有关爱情方面的内容。杜牧、李商隐是晚唐时代的诗坛巨手,他们很多诗歌描写了动人的悲剧爱情故事,刻画了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尽管他们并不热衷撰写诗序,但是偶一为之,即成精品。本文解读现存杜牧、李商隐诗集中的三篇诗序,期望通过一个侧面探讨小李杜诗风差异的原因.以求教于通家。 
  一、杜牧的诗序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晋朝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佑是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尽管家世显赫,但是杜牧的仕宦并不顺利。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的杜牧进士及第,制策登科,为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但是不久即出为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僚,一度擢监察御史,很快因为疾病,分司东都洛阳,后又供职宣歙使府。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对自己十年漂流幕府辛酸经历的调侃。开成三年(838),杜牧入朝为左补阙,史馆修撰,转膳部员外郎。武宗会昌初年,又外放为黄州刺史。宣宗大中初,李德裕失势,杜牧官位稍升,曾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出为湖州刺史,又内擢考功郎中,知制诰,转中书舍人,不久去世,享年51岁。 
  杜牧是晚唐时代很有才华的诗人,由于性情耿介,不屑于逢迎权贵,因此在牛李党争激烈的时代,他的遭遇总体上看是不得志的。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人生感慨,尤其喜欢关注那些女性中随时依违、漂泊不偶者的悲剧命运。今存《樊川诗集》中只有两首诗歌前面有诗序,都是表现十年幕府生活的经历,都是关注女性的悲剧命运,在晚唐时代很有代表性,在杜牧的诗歌创作中也具有较重要的地位。很值得研究。 
  第一篇是《杜秋娘诗并序》(《全唐诗》卷520,第5938页):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铸妾,后绮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已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全诗过长,摘引如下: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晕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款欷。……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已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据缪钺先生考证,这首诗写于文宗大和七年(833)春天,当时杜牧31岁。首诗既是杜秋娘这个悲剧女性的人生遭遇记录,又带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影子,还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因此具有史诗性质。诗序中提到的金陵,指今江苏镇江。杜牧见到杜秋娘的时间是大和七年.当时杜牧在宣歙观察使沈传师的幕府任职,沈传师于大和七年四月内招为吏部侍郎,所以杜牧奉沈传师之命北渡扬州.受聘于牛僧孺幕府(牛僧孺大和六年十二月为淮南节度使,治所在扬州),往来京口,即诗序中说的“予过金陵”。在金陵杜牧遇到了杜秋娘,“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这篇诗序是杜秋娘的一个小传:杜秋,金陵人,十五岁为镇海节度使李镝妾,元和二年李镝反叛,兵败被杀,杜秋因为貌美没人宫廷,得到宪宗的宠幸。这是她的人生中最出奇的遭遇,本来是叛贼的侍妾,该当杀头,却意外地得到皇帝的恩宠,杜秋经历了一生中最豪华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宪宗死后,穆宗立,命杜秋为皇子李凑保姆。皇子长大了,封为漳王。杜秋的生活有了新的依靠。但是,穆宗、敬宗都在位短暂。文宗时期,为了消除宦官之祸,大和五年,同宰相宋申锡谋划不周,被宦官王守澄的门客郑注得知详情。他们于是先发制人,诬告宋申锡谋反.要拥漳王为皇帝,因此漳王不明不白受到牵连得罪远贬。这样杜秋娘遂被放归金陵。杜秋娘的经历充满诡通的变幻莫测的传奇色彩,她的遭遇串连起三十年问四代皇帝的宫廷生活.历经跌宕起伏.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却浓缩了时代的风云变化,因此让杜牧感慨良深。杜牧所处的晚唐时代,是唐代传奇小说非常繁荣的时期,文人们写诗作文,都毫无例外地喜欢关注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或故事。 
  杜牧的这篇作品就是当时众多作品中比较突出的精品。从诗序和诗歌关系来看,诗序运用史传体,用古文撰写,非常简洁,历史事实简笔掠过,对史实不做任何评价,只是作为杜秋人生的背景,末尾点明赋诗的原因.相当于传记的论赞部分,同时又成为诗歌的引子。因此诗序是诗歌的背景和线索、引导。而诗歌呢,紧紧围绕杜秋娘的一生经历,运用充满咏叹的笔调,展开叙述。开头八句,描写杜秋娘十五岁时的美貌和能歌善舞,及其为李镝侍妾的笙歌宴舞生活,展现了年轻的杜秋娘富于青春朝气的可爱形象。接下两句突然逆转,写李镝叛乱被剿灭后,杜秋娘“红泪滋”面的凄惨状况,世事真如白云苍狗,变幻难测,杜秋娘反而因祸得福。杜牧用二十句叙写杜秋娘在宪宗朝的|牛活,“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壁门.桂影凉参差。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红粉羽林杖,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成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真是享尽了人生的荣华富贵。杜牧用非常华美的词藻渲染杜秋娘所过的宫廷生活,一方面是叙写人物经历的必须,另一方面又为下面的落拓潦倒埋下伏笔。大起必有大落,是人生的必然规律。唐宪宗宫车宴驾之后.杜秋娘进入了她“事往落花时”的人生阶段.但是她又意外地留在宫廷继续过着“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的生活,皇帝换了.她的生活并没有多少变化,因为她服侍的皇子长得非常可爱:“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杜秋娘的生活有了新的依靠。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类似当年汉武帝时代江充诬陷太子刘据的悲剧再次在唐廷上演,顷刻之间,“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杜秋娘进入了晚年的凄凉生活。“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杜牧面对“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的无情历史规律,发出了深沉的感慨。杜秋的遭遇与历史上的夏姬、西施、薄姬、窦姬、唐姬、冯小怜、萧后等侍妾出身的美女一样,处于“女子固不定”的命运当中。杜牧于是展开联想,想到“士林亦难期”。 

  杜牧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追求患难者心灵之间的相互慰藉不同,他思考的是“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的士人的整体性的宿命。既然“已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因此只有通过诗歌聊以自怡了。杜牧的这首诗和诗序相互发明,诗序揭示背景,诗歌刻画人物命运,并思考自己的人生,抒发人生感慨。晚唐另一位与杜牧齐名的大诗人李商隐很看重杜牧的这首诗歌。他的《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说:“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是作为杜牧的标志性作品来看待的。通过分析诗和序的意蕴,我们认为杜牧的诗歌和诗序具有感慨深沉的史诗性质。 
  还有一篇是《张好好诗并序》(《全唐诗》卷520,第5940页):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诗日: 
君为豫章妹,十三才有馀。翠茁风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风呼。 
繁弦进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飘然集仙客,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碾,载以紫云车。洞闲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嫜嫜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据缪钺先生考证,杜牧的这首诗歌及诗序作于文宗大和九年,这年杜牧由扬州牛僧孺幕府掌书记内升为监察御史,秋天因病分司东都,在洛阳重见张好好,作诗赠给她。据诗序这首诗歌的写作动因与上面一首相似,都是“感旧伤怀”的结晶,稍不同的是题材有重大和一般之分。前一首诗杜秋娘绾结了藩臣叛将与皇帝及宫廷政变等真实的历史事件,她身上浓缩了历史的悲慨,加上她“穷且老”的晚境,产生的感慨自然更加沉郁,而这一篇只不过是幕府中一个普通歌女两易府主的故事。杜牧之所以满怀悲慨,主要是同情张好好这样技艺和姿色出众的歌女没有一个很好的归宿,多少带着文人漂泊无依的感慨。

 从诗序与诗歌的关系看,诗序重在叙事,交待创作的背景提示一条线索,成为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诗歌更加富有文采,前四句描写张好好十三岁的娇好容貌:“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令人想起杜牧钟情的那个“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扬州歌姬,好好的楚楚动人是杜牧重见她产生感慨的情感基础。接着写好好的能歌善舞,她在“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的华筵上,长裾低回的绝妙舞姿和“袅袅穿云衢”的美妙歌喉,使得“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这样沈传师将她编入乐籍,“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而这时的好好也开始发育丰满起来:“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更加惹人喜爱。沈传师调任宣歙观察使后,又将好好带到宣城。也就在这里,府主突然离世,好好不得不承受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变故,她嫁给了著作郎沈述师为妾。虽然他也“聘之碧瑶骊,载以紫云车”,但是好好只是过着“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的寂寞生活,仿佛失去了往日的所有欢乐。当杜牧在洛阳再见好好时,已经是“散尽高阳徒”之后,过着当年卓文君“嫜嫜为当垆”的寡居生活,而好好这时还只有18岁。自己曾经熟悉并喜爱的色艺双绝的歌女,短短六年之间就遭遇了人生如此巨大的变故,怎不叫多情善感的杜牧为她的落拓不偶一洒同情之泪!杜牧虽然风流倜傥,爱跟歌女们混在一起。但是她们不能主宰自己命运、如浮萍一般漂泊依人的不幸遭遇。引起了他深深的同情,使他的诗歌充满一种真诚的人性关怀。 
  总起来看,虽然杜牧仅此两首带有诗序的诗歌,但是两首诗歌题材和主题的相似,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这两首诗尽管都是写杜牧人生经历中并非最重要的事情,而且他跟杜秋娘和张好好又没有更多的交往,可能更谈不上有深厚的情谊。为什么他如此强烈地为这两个人物的命运所感动而洒下真诚的眼泪呢?为什么他用长篇古体诗来记录这两个人物的悲惨遭遇并抒发感慨呢?我们知道,晚唐时代是律诗和绝句最时兴的时代。杜牧诗集中绝大部分也是这些风调悠扬的短韵,唯独这两篇感慨苍茫。这可以看到杜牧在抒发人生感慨时,有继承杜甫、韩愈五古大篇的倾向,而且我们仿佛也能感受到晚唐时代诗人对传奇题材、对传奇人物命运的强烈兴趣,传奇小说的内容和笔调自然影响诗序和诗歌的风格。杜牧本人也是写骈文的高手,著名的《阿房宫赋》就能看出他的这方面造诣,但是我们看到杜牧并没有运用骈文来制作诗序,由此可见传奇小说的语言对诗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李商隐的诗序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他只活了47岁,却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日落黄昏趋向衰颓的末世。朝廷内部是宦官专权,牛李党争激烈,外部是藩镇割据以及回鹘、党项等少数民族的侵扰。李商隐不仅家世衰微,而且是在牛李两党的夹缝里求生,生活非常压抑,心境异常凄苦,使他成为最典型的感伤主义诗人。也许正是他的遭际和时代的整体衰落等原因造就了他的悲剧性格、气质和心态,而这些因素又成全了他,让他在表现心灵世界这个领域取得了为唐诗开辟新宇宙的成就。 
  李商隐是晚唐骈文名家,今存《樊南文集》绝大部分是四六文,但是李商隐曾经用力学习过韩愈的古文,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李商隐不写传奇小说,但是晚唐时代的传奇小说的文风也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李商隐唯一的诗序就是用散文撰写的,相当于一篇传奇小说。这就是《柳枝五首并序》(《全唐诗》卷541,第6232页):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竞,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撅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旁,与其家接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断不娉。余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日:“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障一袖,指日:“若叔是?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香山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日:“为东诸侯取去矣。”明年,让山复东,相背于戏上,因寓诗以墨其故处云。 

  诗日: 
其一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其二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其三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其四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其五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这篇诗歌约作于大和末至开成初年未婚时,诗序是以李商隐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构造的一个浪漫爱情故事。作者与堂兄李让}¨和柳枝是这个故事的三个主要人物.其中堂兄是一个线索人物,柳枝是核心人物,她是洛阳某里巷的姑娘.父亲特别热衷做生意,不幸在湖上遇到风波而死。她的母不怜爱其他的儿女,唯独爱柳枝。柳枝十七岁了.对女孩家化妆打扮的事还是很马虎,常常是没有梳妆完毕,就去做她喜爱的其它事情,尤其擅长以树叶吹奏乐曲,音调非常优美动听,弹琴吹箫奏笛,能作天海风涛般气势磅礴的雄浑之曲,有时又奏出幽怨怀念哀怨凄厉的低沉之音。她家附近与其家有十几年交往的亲戚朋友和乡邻,都怀疑柳枝因为醉梦颠倒,生活情绪与旁人不同,所以无人愿意来娶这位喜爱音乐却有点疯颠不守规矩的女孩。而李商隐的堂兄让山,就住在柳枝家旁边(按:这说明让山住在柳枝附近的洛阳某地,而李商隐与让山同里,为什么不知道柳枝?要通过让山的沟通呢?这是诗序中比较明显的漏洞)。在一个阴沉的春日,让山在柳枝门前南边柳树下,吟诵李商隐的《燕台》诗(按:这是故事最关键的情节,可以看出是有意虚构的以诗为媒,这组诗现代的博学者都理解困难,而一个十七岁的商人女儿竟然能够听懂,也是令人疑惑的。李商隐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说明柳枝的理解力和精神追求,她对爱情的追寻,在热爱的音乐与诗歌里找到了微妙的沟通渠道)。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按:柳枝惊问诗的作者,说明《燕台》诗激起了柳枝强烈的感情共鸣,并产生了对作者的钦慕,说明诗歌中的情绪与柳枝平里吹奏的音乐曲调有微妙的相通,柳枝显然对诗歌中绮丽凄怨、缠绵悱恻的爱情遭遇有真切的理解,可能她的灵心与诗歌作者有“灵犀相通”)让山说是他同里的堂弟所作,因此柳枝手断长带,结交让山去向他堂弟求诗。(按:这是柳枝作出的一生中最大胆的决定:结交作者.企求更多的这样哀怨缠绵的诗歌,来满足精神上的追求,表现出柳枝泼辣的性格和晶莹透明的心灵)。第二天,李商隐和堂兄并马来到柳枝所居住的里巷。柳枝精心打扮.双臂交叉站在门口。用一面袖子遮着自己的脸。这个打扮是精心计划的.表现了一个渴求爱情的情窦初开的少女小家碧玉的情态,一方面有大胆的对爱情的追求,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矜持的娇态。她指着李商隐说:“这就是你的堂弟?三天后,邻居会去水边溅裙祈福消灾,我跟你约会,以博香llJ待,请你一起去。”(按:虽然没有对义山进行描写,从柳枝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她做出两人约会决定时,对义山的容貌和才华是相当认可的,觉得眼前的这位诗人,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因此要和他私订终身。在那个时代,对一见钟情的情人作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和精神动力)李商隐欣然答应。(按:说明义山对柳枝也是倾心相许)可是,事情出现了突然的转折,李商隐竟然因为一个朋友盗走了行李先行去了京城不得不也离开了洛阳。(按:一场戏剧性的恶作剧使他和柳枝的重要约会化为泡影,也可能是义山故意这样写,来增强故事的传奇性和悲剧色彩。为什么柳枝多年不嫁,好容易等到心仪的郎君出现,竞因为一次不可知的失约,而匆匆嫁给一位有权有势的“诸侯”,放弃自己内心的精神追求呢?)寒冬的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让山突然前来告诉李商隐说:“柳枝已经被一个大官娶走了。”第二年,让山又要东去洛阳。李商隐与他在戏上分别,因托他将自己所写的五首绝句带回去,写在柳枝曾经居住的地方。李商隐的赋诗追念,表达的是一种打翻五味瓶的复杂情感,一方面表达他对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的追恋,另一方面也表达命运不可捉摸的哀怨。正如时下一首歌词所说:“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能找回。”那些不可再次追寻的爱情就具有这种飘忽微妙的悲剧感。 
  这是这篇诗序的基本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和杜牧虽然都关注爱情,关注女性的悲剧命运,但是两人有许多重要差别。首先,李商隐不同于杜牧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取材,不同于杜牧从与己相关的朋友的生活中取材,而是从自己心灵最震撼的遭际中取材;其次,杜牧的叙述带有史笔色彩,简洁明晰,而李商隐则运用含糊其词的方法,将故事写得扑朔迷离;第三,杜牧是诗长序短,序作为背景,诗则详细描写、议论和抒情,显得直露而情真,而李商隐则是序长诗短。诗歌正如纪昀所说:“五首皆有《子夜》、《读曲》之遗。”即具有乐府情歌的特色。五首绝句,都是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对本事则采取隐晦的处理,以致带来后代各种猜测和歧解。 
  综上所述,通过这三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晚唐时代并称“小李杜”的两位诗人,在处理相同题材的诗歌内容时受到唐代传奇的影响,他们用自己的真诚为唐诗撰写的传奇,在唐代,诗歌闪耀出灿烂的光辉


龙虎游戏|押龙虎十大技巧口诀|官网下载**

更多关于“古代文学”的文章